亲近非遗,体验传统手工艺
——手艺人图书馆暑期特别系列
“錾”能图书馆!回顾
8月16日,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回荡起清脆而富有韵律的敲击声。二十余组亲子家庭屏息凝神,手持特制錾刻工具,在光洁的紫铜板上细心雕琢——一场名为“金石交响曲”的非遗金属錾刻研学活动,让坚韧的金属在童心的叩击下绽放出传统技艺的华彩。
展开剩余66%本次研学活动特邀金属錾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志忠老师担纲主讲。陈老师以其深厚的功底,将这门“以锤为笔、以錾为墨”的古老技艺娓娓道来。他从商周青铜器上的威严纹饰,讲到如何在柔软的紫铜上“力透毫厘”,通过不同錾头的巧妙运用,在方寸间塑造出凹凸有致的立体图案。孩子们抚摸着老师带来的精美錾刻作品,惊叹于冷硬金属竟能幻化出如此细腻灵动的线条。“原来叮叮当当的声音里,藏着这么深的学问!”一位小参与者兴奋地低语。
实践环节聚焦于亲手制作一件实用雅致的器物——紫铜茶则。在陈老师及其助教的悉心指导下,亲子组合们化身“小小金工匠”。每一次力道得当的敲击,铜板上便留下清晰的凹痕,细密的花草纹样或稚拙的童趣图案在铜面上逐渐显形,原本素朴的紫铜茶则瞬间焕发出古朴典雅的光泽与独一无二的个性纹饰。
“看着孩子那么专注地一锤一锤敲打,汗珠挂在鼻尖也顾不上擦,我深深感受到匠心的种子正在这叮当声中悄然萌芽。”一位父亲抚摸着自己孩子参与制作的茶则,感慨万千。陈志忠老师现场指导时亦倍感欣慰:“孩子们眼中对创造的热忱,家长们默默提供的稳固支撑,是传统技艺最鲜活的传承图景。
这场别开生面的金属錾刻研学,是少儿图书馆为亲子家庭搭建的又一深度对话传统文化的平台。它以紫铜为媒,以锤錾为介,让亲子在共同敲打,切身领悟“百炼成钢绕指柔”的工匠智慧与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
暑期手工艺活动总海报
shen zhen shao nian er tong tu shu guan
发布于:北京市美港通配资-炒股平台配资-炒股指杠杆收费-股票免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