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一生警觉,充满了疑虑,但她却对狄仁杰表现出极高的信任,几乎没有任何怀疑。这种信任背后的原因,正是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深刻了解。她深知,狄仁杰是一个清廉正直、不徇私情的人,对事不对人,始终坚持原则。这些品质让她无条件地信任他。
首先,狄仁杰从不拉帮结派,这使得他在朝廷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有一次,唐高宗李治曾询问狄仁杰:“你是否听说大臣们在议论皇后(即武则天),你有什么看法?”狄仁杰平静地回答:“这是陛下的家事,作为外人怎敢妄加评议?”他的回答简单而果断,显示了他一贯的原则——对事不对人。无论面对唐高宗,还是武则天,只要他认为他们的决策是对的,他便全力执行,从不考虑个人立场。
有一次,武则天亲自问狄仁杰:“最近有人在议论我,你听说过吗?”狄仁杰毫不避讳地答道:“听说过。”武则天继续问:“那你怎么看这些议论?”狄仁杰答道:“陛下圣明,我作为臣子,唯一应做的就是公正办事,至于外界言论,我不予参与。”当武则天要求他指出攻击自己的人时,狄仁杰却反问道:“他们信任我才告诉我这些,若我泄露出去,就是出卖朋友,出卖朋友的人,怎么能值得陛下信任呢?”武则天听后,不仅没有为难他,反而更加信任他,因为她知道,狄仁杰的忠诚和原则。
展开剩余62%其次,狄仁杰从不公报私仇,这使得他更值得信赖。在武则天称帝后,朝廷内充斥着告密风潮,狄仁杰也曾被诬告谋反,被囚禁在监狱中。在严刑拷打下,狄仁杰不得不承认谋反,但武则天看完案卷后,显然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她亲自审问狄仁杰:“你为什么要谋反?”狄仁杰坦言:“如果我不承认,可能会死,我怎么敢对皇上隐瞒?”武则天追问:“你想知道是谁告发你的吗?”狄仁杰却回答道:“臣不想知道,陛下不必告诉我,因为我或许还需要与此人共事,知道了反而不好。”他的这一回答再次彰显了他不计私仇的高尚品格,也让武则天对他更为信任。
第三,狄仁杰始终坚持原则,这使得他在许多关键时刻为帝王提供了理智的建议。有一次,唐高宗李治因将军误砍了昭陵的一棵树,决定判其死罪。狄仁杰直言劝谏:“今天,陛下在位,杀一个人也许不会有人反对,但等陛下百年之后,人们会怎么看这件事呢?”唐高宗听后深感有理,于是决定免去将军的死刑。这种敢于直言、坚持原则的态度,让狄仁杰在朝廷中声誉极高,也为武则天所信赖。
还有一次,武则天想要在洛阳大规模修建佛像,动员百姓参与捐资捐力。得知此事后,狄仁杰毫不犹豫地劝谏武则天:“这样做会使百姓疾苦,民心会流失,甚至给您的名声带来恶劣影响。”尽管狄仁杰的劝言有些直接,甚至让武则天不太高兴,但她听完后依然深知其中的道理,最终选择放弃这一计划。
武则天在位期间,已经六十多岁,和唐高宗共同治理国家多年。尤其是唐高宗因健康问题,实际上几乎全权交由武则天处理政务。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了解已经非常深入。她知道,狄仁杰虽然有时言辞直率,但绝无恶意,始终站在国家和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此,无论何时,狄仁杰都能得到她的充分信任。
总的来说,狄仁杰的公正、直言不讳、不计私利,使得他赢得了武则天的无条件信任。通过多年的朝堂经历,武则天深知狄仁杰的为人,因此即便他有时直言不讳,她也从未怀疑过他。这也进一步显示了武则天作为一位女性皇帝的宽广胸怀与过人的智慧。
发布于:天津市美港通配资-炒股平台配资-炒股指杠杆收费-股票免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