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纸不语
2025年7月28日,乌克兰方面宣称其防空型FPV无人机在两周内,成功摧毁了一系列俄罗斯军事目标,包括防空系统、坦克、火炮、电子战及无线电电子侦察系统,甚至还有“柳叶刀”“海鹰”无人机以及一架俄军“猎户座”攻击机。此消息一出,再次将反无人机技术推到台前。
近年来,无人机在全球多地域纷争中频繁现身,成为战场“新面孔”。俄乌冲突里,这类设备更是几乎成了常规攻击武器。小型设备因造价低、易组装、体积小,低空突防能力强,难以被提前察觉。在弹药不足时,乌方凭借无人艇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破坏俄发电厂、炼油厂及机场战机等,致使俄罗斯黑海舰队损失惨重。
俄方也常动用无人机,甚至派出“集群”,打击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军工生产基地等目标,效果显著。双方对这类设备的广泛运用,改变了战场局势,使无人机攻防成为焦点,推动了反无人机技术和策略的快速发展。
展开剩余89%乌方发布的据称是乌军FPV最后撞击前拍摄的俄军“猎户座”无人机的影像。图源:环球时报
探测和反制是反无人机核心技术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小型无人机突破能力突出,尤其在人口密集空域超低空飞行时难以被发现,加之其在近期中东和俄乌冲突中表现抢眼,对各国空域安全与战时防御构成显著威胁。
随着这类装备在军事与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不仅催生了无人机打无人机的战术,更直接推动反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报告,2025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美元,而作为其“对立面”的反无人机产业同样展现出惊人增长潜力。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反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水平增长至2031年的14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9%。
反无人机技术作为保障低空安全的核心手段,是用于探测、识别、跟踪和反制无人机的系统性技术集合,其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态势,主要分为探测识别和反制处置两大类技术。中国国防报指出,两类技术“动”“静”配合,构成反无人机系统核心。
反无人机解决思路。图源:空御科技
探测识别技术含无线电波分析器、探测雷达、视觉/热成像及声音感应设备等。
无线电波分析器可捕捉无人机与地面站的通信信号,获取位置及操控员信息,高级的无线电波分析器能辨别品牌、型号和编号,成本低且可远程追踪多目标,但对依靠惯性导航、自主飞行或预先编程的无人机难以探测。
探测雷达中,2D雷达可探测多数无人机却无法提供高度信息;3D雷达能提供高度数据并指引干扰设备。AESA雷达类似人眼扫描,MIMO雷达如同蝇眼无需扫描且刷新率高,能大幅提升对无人机集群的探测追踪效果,但受到无人机低空低速、雷达反射面小影响,上述设备难以区分无人机与噪声杂波。
视觉/热成像设备适合探测低空快速移动的小型物体,与图像处理软件结合,能对无人飞行器进行视觉探测和分类。它们可捕捉无人飞行器电机和电池的热信号,还能通过探测人体热信号识别操控人员并确定其位置。这类设备在近距离探测和辨认无人飞行器时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但受天气、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大,恶劣天气下探测效果会大幅下降。
声音感应设备可以分辨出无人机方位,并探测近场范围内的所有机型,包括自主式飞行设备。不过,其易受环境噪声干扰。实际应用中,这些技术常常组合使用以提高探测率。
反制技术有通信/导航干扰、信号破解、空面火力打击、激光武器等。
通信/导航干扰通过电子手段影响设备运行,对小型侦察机有效,但需掌握信号特征。信号破解可利用无人系统网络漏洞,通过木马软件截获操作规律。但这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对其架构的了解。空面火力打击利用无人机航线固定、速度慢的缺陷,多兵种协同打击,不过可能会破坏环境,不适用于人口密集区。
激光武器则具有快速灵活、成本低的优势,通过热能毁伤目标,但受天气影响较大。如以色列研发的“铁束”激光防御系统单次拦截成本仅3-4美元,中国保利集团“寂静猎手”激光系统在沙特实战中击落13架无人飞行器,单次拦截成本不足10美元。
当前反无人机系统正向多感应器整合、人工智能加持方向发展,融合雷达、光电等探测手段,显著提升环境适应性与目标识别精度。如美国Anduril与Epirus公司的技术整合系统,以及OpenAI与Anduril合作的AI算法改进,位于行业前沿。
反无人机五种实战战术
反无人机技术产业的兴起源于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安防刚需。军事上,俄乌战争、叙利亚冲突中无人机成“新宠”,从引导炮火实施精准打击,到直接携弹发起攻击,无人机战术的不断发展,让反无人机技术成为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能力。据中国国防报统计,2023年全球针对重要设施的无人机入侵事件较2022年激增近70%。民用领域上,美国2024年前四个月就发生机场无人机事件326起,非法滥用也促使各国加大研发。
不过,军事领域是主要应用场景和市场驱动力。2023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达141.4亿美元,2032年预计达471.6亿,北约反无人机采购预算也相应年均增长42.7%。
激光武器反无人机示意图。图源:中国国防报
从战争中,可以看到反无人机技术应用的五种战术:
一是无人机直接撞击。俄罗斯国防部2024年7月14日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俄军一名无人机操作员侦察到空中一架乌克兰的"芭芭雅嘎"6旋翼无人机正朝俄军阵地方向飞来,经评估后,俄无人机操作员用俄军具有"第一人称视角"功能的无人机撞向乌方无人机,致其坠毁。
二是机载武器打击。将来智能化程度高的无人机不仅能挂载炸弹,还会使用机载轻武器打击来袭的无人机。
三是有人机发射干扰弹。干扰弹为高温度红外辐射弹,可诱骗敌方红外制导武器。俄军苏-34、苏-35曾向美军MQ9发射红外干扰弹并泼雾状燃油,迫使其改向或迫降;投射金属箔条也能让无人机失控偏离。美国部署的M56/M56E“郊狼”发烟器等烟雾遮蔽武器,能生成石油烟云,遮蔽无人机电磁跟踪和瞄准系统,使其红外传感器失效。
四是电子战干扰。电子战可远近距离干扰,阻断无人机与卫星、后方的通信,使其无法定位、失控坠毁。2011年伊军以俄制电子战系统迫降美军RQ170;2012年疑似用同类技术俘获“扫描鹰”。
五是设置“空中雷场”。依据敌方无人机活动预判,用无人机布设阻塞气球、钢缆、雷弹等障碍,或抛射地雷、发烟罐等,形成“空中陷阱”堵塞航路。2024年6月,俄军使用无人布雷机(属FPV无人机)在敌后道路交叉口等地点投放地雷,操控员远程操控,投弹后可返航再装填,每次飞行10至15分钟。
俄乌提供无人机攻防新范式
在此基础上,俄乌两方在抵御对方无人机的过程中,创造出诸多新颖的战术与装备:
俄方的反无人飞行器战力基于丰富实战积累,在叙利亚和乌克兰战场获取大量数据,搭建起多兵种协作、多方法融合的集群作战体系,整合山毛榉-M2、道尔-M1/2、铠甲-S1等防空设备与电子战器材,形成火力摧毁与电子干扰互补的“软硬协同”杀伤链条。其技术路线侧重实用性与成本控制,反制枪REX-1与REX-2便于单人携带,城市作战表现出色。
2024年2月,“乌什库尼克”Osoyed拦截无人飞行器量产,8月“Taiga”通用网发射装置亮相,可让现有无人飞行器具备拦截功能;2025年3月公开的反无人飞行器激光枪原型机有效射程达500米。声学探测设备能在一两千米外通过声响发现目标,不受无线电频率影响,为拦截提供早期预警。
在作战体系反制上,俄方持续完善ROSC-1系统,可屏蔽信道、发送错误坐标,配备的“狼-18”无人飞行器能直接捕捉或摧毁目标;其2020年研发的4层反制体系可干扰30千米内特定频段信号,同时推进各军种系统整合以提高互用性。
此外,俄罗斯还有多种反制手段:57毫米炮弹借电磁脉冲和金属碎片云打击低速小型空中目标;激光武器方面,与坦克配套的“佩列斯韦特”等系统可防空反导、破坏敌方电子器材;电子干扰领域,“克拉苏哈”-4S等系统表现突出,T-72坦克上的电子对抗器材能干扰无人机信号,使乌方“旗手-TB2”失效。“雷达・人民阵线”手机应用靠用户反馈助击落无人机;“柳叶刀”无人机凭速度打击目标,“会飞的AK47”反制集群; 轻型车辆加装反无人机笼,于2024年6月成功护兵……
俄罗斯米-28武装直升机在被乌克兰FPV无人机击中前。图源:中国航空报
相比之下,这场战争中装备性能明显落后的乌克兰,却屡次凭无人系统的新打法“扳回一局”。继无人快艇重创黑海舰队、远程机群突袭俄战略轰炸机机场后,2025年7月28日,乌方称其防空型FPV无人机两周内击毁多种俄军目标,有防空系统、坦克、火炮、电子战及无线电电子侦察系统,还有“柳叶刀”“海鹰”无人机,另有一架高价俄军“猎户座”攻击机被摧毁。不过环球时报称,该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观察。
在便携式单人系统反制中,乌方于2022年5月用“无人飞行器猎手”系统,士兵通过反无人飞行器步枪使目标降落。轻重枪械反制方面,乌方借助“德尔塔”系统获取预警,结合民众手机传送的信息为轻重机枪手提供目标数据。2023年3月乌军防空小组用DP-28轻机枪击落3架俄无人飞行器。
不过,我国军事专家邵永灵认为,乌克兰把FPV无人机拆散后由卡车渗透入境、再近距离组装突袭,本质上是“特种作战+非对称战术”的胜利,而非无人机技术本身突飞猛进。
另外,《环球时报》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出现的“无人机空战”仍是初级版本。大多靠FPV直接撞击,把无人机当“会飞的拦截弹”,虽简陋却解决了成本难题,或许可以成为廉价防空的新思路。
[引用]
① 反无人机作战:全球攻防新战场.中国国防报.2025-03-18.
② 无人机反无人机的几种方式.中国航空报.2024-09-06.
③ 俄乌冲突再创“无人机空战”新模式.环球时报.2025-07-31.
④ 俄乌冲突中的反无人机作战方式.中国航空报.2024-06-28.
⑤ 反无人机产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全球市场规模2031年将突破146亿美元.未来智库.2025-08-07.
⑥ 低空无人机防御系统筑牢空域“安全网”,引领城市立体防护新格局.灵信科技.2025-04-22.
⑦ 前沿报告|要地防控反无人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空御科技.2023-11-29.
发布于:贵州省美港通配资-炒股平台配资-炒股指杠杆收费-股票免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